<春桃》是许地山先生于1934年发表的小说。讲述了春桃与成婚刚一日的丈夫,在逃难时两人失散,独自一人,在北京以捡破烂为生,后与刘向高相识,产生爱情。这样的日子,如流水般平实地流淌。有一日,春桃在什刹海遇到她的丈夫—–李茂。其时的李茂,因为战争失去了双腿,灰土头脸,以乞讨为生。
李茂被春桃领回了家,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共处一室,确实很尴尬。他们之间有矛盾,但没有相残,李茂为了成全春桃和向高曾上吊自杀,向高为成全春桃和李茂曾出走。但他们三人最终却依然相亲相爱,如同一家。刘向高在外卖完春桃捡的破烂,回家做好饭,烧好洗澡水,等着春桃的归来。李茂在家将破烂整理,分类。三个人各司其责,和睦相处。
春桃的魅力,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们。她善良,勤劳,勇敢,朴实。除了本性的柔美。她甚至比现代女性在情感方面的觉悟更高。她不为情所累,不为男人所系,不为婚姻所苦。
现代女人,虽在“男女平等”的旗号下,一方面在社会地位,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上与男人平分秋色,但在婚姻,家庭,孩子上却承担着更多的事务和压力。女人从办公室回到家,便担起了钟点工,保姆,煮饭婆,孩子的家庭教师。而此时的男人,要么躺在沙发上,要么坐在电脑旁。
春桃的婚恋观引起我深思。“丈夫”的名头,对她来说真薄得稀罕。她依自己的双手吃饭,思想上,经济上充分的独立。
学学春桃,你会更快乐!
怒伤肝,是指过度恚怒,引起肝气上逆,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耗伤肝的阴血。《素问•本病论》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医医偶录》说:“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怒者血之贼也。”
喜伤心,是指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碥•气》说:“喜则气缓•志气通畅和缓本无病。然过于喜则心神散荡不藏,为笑不休,为气不收,甚则为狂。”心藏神,心神散荡,喜笑不休则伤心。
思伤脾,是指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机郁结。《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说:“思则气结于脾。”《医述•卷七》说:“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资生汤》说:“心为神明之府,有时心有隐曲,思想不得自遂,则心神拂郁,心血亦遂不能濡润脾土,以成过思伤脾之病。”《琉球百问•琉球原问》说:“思虑过多,脾血必耗。”
忧(悲)伤肺,是指过度忧伤悲哀,可以耗伤肺气。《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膹郁不舒,积久伤肺。” 阅读全文 »
今天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对即将过去的一年,除了不舍还有怀念。 阅读全文 »
Engish song:
Trouble will find you no matter where you go, oh oh
No matter if you’re fast, no matter if you’re slow, oh oh,
The eye of the storm wanna cry in th morn, oh oh
You’re fine for a while but you start to lose control
He’s there in the dark, he’s there in my heart
He waits in the wings, he’s gotta play a part
Trouble is a friend, yeah trouble is a friend of mine
Ahh 阅读全文 »
我的“大老婆”跟我了近十年,走南闯北带着她,白日黑夜伴着她。可谓感情甚笃。她落落大方,品性良好,很少和我闹别扭。即使生气“罢工”,我捣鼓两下子,她又喜笑颜开,继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大老婆”跟我的这十年,可谓与时俱进。她的模样儿越变越漂亮。基本上每年,我都舍得花时间给她做护理保养,消脂减肥什么的。前两年,我把她有些臃肿的脸庞来了个彻底的整容,看着现在她这张清秀的脸,我不再有审美疲劳。一天看上她十小时,也不眼花头晕,她除了养眼,家里的整个空间也变得清新,明敞起来。
在家有“大老婆”相伴是很惬意的。唯独,出差或探亲,我不得不暂时与她割舍。几年前,我还算身强力壮,抱着她扛着她挤火车都没问题。但现在已力不从心,这几年,她的心脏也不好,万一人堆里一不小心被踹了,来不及人工呼吸,岂不后悔晚矣?
每每坐在火车上,心里想的都是在家孤零零伫着的“大老婆”。她孤单,我也孤单。 阅读全文 »
舞蹈,音乐,绘画,瑜伽,写作都算是门艺术吧?具有艺术特质或拥有艺术技能的人,总让我觉着,茫茫人海中,他们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同样一具皮囊,赋予艺术的气质,就天壤之别。
女人总很注重气质的修为。气质真是个大而空的词。但我相信,懂一门艺术的女人,爱好一门艺术的女人,气质总不之于太差的。
艺术具有灵性。这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灵性超乎肉体,附予心田。
艺术无功利。你热爱她,只是单单沉浸在那让身心舒展,欢快,惬意,忘我的时刻。那种时刻我们仿佛不是尘世中的那个我,那个时刻赋予了我们别样的能力。经历过,拥有着那样时刻的人儿,更加体会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我的舞蹈跳得并不好,我的歌喉也不响亮,绘画更是不懂门路,瑜伽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于写作,就更不值一提。但常常在疲惫的时候,伤悲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依然会舞动四肢,抑或高歌一曲,抑或拙画小桥流水,抑或调息伸展,抑或写点小文。在艺术的世界,身心是愉悦的,清新的,纯真的。
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
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
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
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收拾铺盖出门的瞬间,小沙弥自己也不解。但是,小沙弥想,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容身之处,他很快通过做苦力挣了些钱财,在寺院所在的山脚买了一间门面,专门销售佛香。一年后,他发迹了,娶了一位漂亮的女人为妻,他的妻子是位极富商业头脑的人,看到许多人上山拜佛都大老远带着花草到寺院栽种,于是,妻子和他商量,在后山开辟一块花圃,这样的花草,离寺院最近,最能接到神佛的灵根,香客们岂不是很愿意购买?
阅读全文 »
昨晚,偶然间听到电台里采访鲁敏的片断。她的声音极富活力。轻快而明朗。打开收音机的那会,采访已近尾声。短短的几分钟,电台那端流出的一泓清泉,润泽我心。
一个人对写作的态度如何,也折射出她对生活的态度。当你仅仅怀着一颗爱好的心,摒弃物质,摒弃金钱时,你才会全心全意对她,你才会毫无负担地对她,你也才能发挥出你的全部才情。也许你不曾想过的财富也将悄然而来。人生,事事如此吧!
这个世界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坏的。世俗,是人的天性。一个真正的作家,不是逃避世俗,反而要融入世俗。每一个作家,都离不开“地气”。世俗生长在“地气”里。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
写作是种智慧。拼的不是体力。所以,好的作家是爱惜自己身体的。如果我挚爱的作家路遥先生能够在那个年代,能够慢慢地书写,能够珍爱自己的健康,那么他在文学的殿堂里成就一定斐然!
带着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去发挥你的爱好,融入生活的同时,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灵,用智慧书写隽永的生命。
写作是种生活,工作,吃饭,运动,读书,与人交流,也是种生活。确切地说,写作反映着生活,改造着生活。爱写作的人,一定是爱生活的。
我们身边,可能有很多低俗的人事。用显摆来炫耀幸福,用诋毁来轻视他人,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这一切都可原谅。告诉自己,我有一颗寻找和发觉美好的心!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百姓想不通的中国十大经济谬像”文章,引起网民的共鸣。文章中用了十个为什么,分析和阐述了当局为追求眼前经济快速增长而给社会带来的弊端。
文章提出的第一个经济荒谬现象是:到2009年底,官方当局购买美国国债8000多亿美元,购买其它债券至少4000亿美元。作者问:“为什么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但要去优惠引进外资?”文章质疑的第二个经济荒谬现象是:为什么宁愿拿物质财富低价贱卖,换来无法使用,越积越多,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 到底物质财富是财富,还是美元欠条是财富?文章说,1980-2008,政府人为降低人民币汇率,低价贱卖自己的物质财富,根据国际公认的购买力平价汇率法计算,总共拿价值40万亿美元物质财富,只换来6万亿美元商品加2万亿美元欠条,免费奉送32万亿美元。第三个经济荒谬现象是:为什么我们有钱搞出口退税,但没钱将住房、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化,却让老百姓自己解决?作者说,近年来,官方每年搞出口退税,让出口企业降低出口商品价格贱卖,等于补贴外国消费者,每年支出5000亿元人民币。而减免农业税,实际不过减少200亿元人民币,与出口退税补贴外国消费者根本无法相比。但在国内,当局“为了减少支出,将住房、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化,让老百姓自己解决。为了增收,不断提高房价,使普通老百姓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辛苦工作都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生存问题。”
文章最后提出,经济发展的目地是什么,是提高老百姓消费水准和生活品质,还是增加产值和外汇储备?为什么要大量贱卖出口换取无法使用不断贬值的美元欠条,同时使国内大量老百姓温饱出现问题?!
最近,上海静安大火快速抓捕8名无证电焊工再一次验证了韩寒所说的,“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 农民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在官员眼里又多了一项功能“替罪羊”。电焊工,农民工,临时工,挣的是卖白菜的钱,顶的是卖白粉的罪。上海当局用了250个场馆、6个月的时间、7300万人来宣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1幢大楼、4个小时、53位亡灵证明了这不过是一个口号。
阅读全文 »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扬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安静的夜,很适合读这首“泥土诗人”臧克家的《星星》。清新,质朴,自然。没有“苦吟”,没有“做作”。
星星,它们用自己的光圈,告诉自己的存在。无需语言,无需行动。
今天发脾气了,随后自己竟哑然失笑。丁点的事情,至于吗?
我曾经小小的欣赏过这个人。可是,伴着工作中的接触,亦或年龄的增长,我具有了某种识人的智慧。于是乎,我会对着小小欣赏过的人,在办公室,在电话里,扯着嗓门吼,完全不是平时那份淑女样。天知道,当时,我看到这份邮件,多么地气愤。
告诫自己,在工作中,除了自己的下属,以后绝不指责别人的错误,也不安排别人的工作。更不用生硬的口吻谈问题。
说实在的,我本不想发火,也知完全没必要发火!不是我无法控制,似乎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反击。”历史上的某一天,俺曾被这个人在电话里骂哭过。这是我有生以来,在工作中,被同事骂哭过,更甚是男同事啊。所以记忆犹新!所以俺这次,也算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了。摞了电话,虽算不上优雅,但一解心头之“恨”啊。
人,特别是女人,工作中,不能太讲道理,太温,恭,谦,良。这年头,人心不古的,儒家道家释家的那套东东很难行得通。
子时-胆 23点到凌晨1点,首先我们说说子时-胆,子时我们都知道是夜里的23点到凌晨1点,在这个时间段里,是胆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在《黄帝内经》有这么一句话:凡十一藏皆取于胆。为什么会取决于胆呢?
其实啊,要记住这些,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方法,要不怎么说咱们老祖宗非常聪明,早就给咱们画出来了!大家看,子时是什么属相?是鼠,为什么偏偏是鼠不是其它动物呢?从老鼠的外形上看其貌不扬、既不大也不凶猛,为什么我们老祖宗却要把老鼠排在十二生肖的最前面呢?其实,结合一下我们的中医养生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通了。
在中医看来,子时是胆最活跃的时候,但这个时候,却是一天中最最黑暗的时候;我们的阳气才刚刚生发,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讲的少阳之火。大家都知道胆小如鼠这个成语,就是在讲这个事儿。而这时候,我们也应该睡觉了,这是我们养生最宝贵的时辰。如果易失眠,口感苦,晚上九点到11点喝生冬瓜汁(连皮加酸枣面),此法可治疗胆结石。风湿也是因胆而起。
丑时-肝 1点至3点,子时之后,就是丑时也就是凌晨的1点至3点。这个时候呢,是我们人体的肝最活跃的时候。古人认为,肝是主谋略的,肝气是往上的。如果光往上升却不降,也是会出问题的,那把这个观点运用到肝气来讲,如果一个人的肝火大,肝气只升不降,那这个人的健康会出大问题的。和丑时对应的生肖是牛,我们形容一个人脾气很大的时候,常会用牛脾气这个说法,用在这里就很恰当。
那么肝火旺还有一个什么表现?就是口干舌燥,现在好多人白天讲一天话了都不口干舌燥,每天这时候口干舌燥,怎么办?床头柜上搁一个水瓶子,所以现在就形成了前半夜喝水,后半夜上厕所,您说他这晚上能睡觉吗?所以第二天起来非常疲劳,跟没睡一样,原因就在这儿了。
阅读全文 »

有朋友在日本拍得一幅中国古画《渔樵耕读》,让我欣赏,观后,感叹不已。此画是清初浙人吕学的心血之作:在风和日丽,良辰美景中,渔人撒网、樵子入山、农夫耕种、士人吟读,江天空阔,燕雀飞鸣,平畴重岭,郁郁葱葱。书写生活,而有世外桃源之感。画卷长达七米,画笔精整,构境优美,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代,哪怕是最堕落的王朝,也会要求官吏和庶民坚守基本的道德、伦理底线,强调劳动创造幸福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从上到下,从官吏到百姓,价值观群体性扭曲的现象,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知识分子,无论身处何等黑暗的时代,大都坚守读书人的气节和原则,针砭时弊,抨击邪恶,为正义和良知鼓与呼。
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在古代,其实是非常强的。东汉严子陵,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赏识其才,在登帝位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其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中,随处可见。在那样的时代,权力并不是人人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很多宝贵的东西,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成为一个民族傲然挺立的灵魂。
阅读全文 »
前几日读了萧红的《小城三月》,意味深长的结尾,让我忍禁不住了解起这位作家的生平。
萧红的生平,看着的人觉着悲苦,过着的人又是何种滋味?一个倔强的生命,是妥协于时政,还是屈服于自己?最终在病榻前,孤独地离去,走完了自己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
一个人的性情,离不开童年的经历。八岁那年,萧红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娶。接着最疼他的祖父也离去。父亲并不曾关爱过她。她的文字带着孩童的天真,纯洁与忧伤,也许与童年经历有关吧。
她因为反对包办婚姻,出逃到哈尔滨。走投无路之下,竟然又与她反对的包办婚姻未婚夫汪恩甲在旅馆同居,半年后,她怀孕了,临近产期,汪恩甲以回家筹钱为由,弃萧红而去。最后萧红写信给当地报社求助,幸运之中遇见了萧军,一个让她重生,给过她爱情,痛苦的男人。
萧红和萧军最终没能白头偕老。一个多愁善感,另一个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女孩,另一个是血性汉子。萧红和萧军之间发生了冲突,争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萧军甚至动手打了萧红。在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深处遍布着难以医治的创伤。
经过一番犹豫和痛苦,萧红把自己的情感和命运从萧军那里收回,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作家端木蕻良。孩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作为一个母亲,她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揪心之痛?第一个孩子,因无力抚养,被迫送人,杳无音讯。第二个孩子,有力抚养,却无缘亲情。
阅读全文 »
1.再烦:也别忘记微笑
2.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3.再苦:也别忘坚持
4.再累:也要爱自己
5.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
6.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7.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
8.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
9.有望得到的要努力;无望得到的不介意
10.无论输赢都要高姿态
11.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
12.泪水和汗水的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
13.变老是人生的必修课
14.变成熟是选修课
15.以锻炼为本,学会健康
16.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
17.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18.当所有人都低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高调,但不能跑调
19.学会忘记是生活的技术
20.学会微笑是生活的艺术
21.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22.让梦想成真的最好方法就是醒来
23.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就要拥有,而是拥有的一切都爱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会营造出一片祥和友善的天空,他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宽容别人,也是在宽容自己,你不再为小事而烦恼,生活将会增添许多欢乐和轻松。
阅读全文 »
看了几期何炅主持的节目,觉着他太有才了。一个人成名,一定是有着特定的缘由。他的名气,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落寂,却如陈年老酒,愈久迷香。这无不与一个人的修养,内涵,魅力,气场有关。
不得不佩服何炅的主持才能。舞台上,镁光灯下何炅带给观众一个灵活应变,思维活跃,善解人意,机智多谋,风趣幽默的印象。一个人能在不同的领域里顺风顺水,一定是有着特定的缘由。
很多年前,还在北京时,跑到西单的图书大厦,参加何炅的《快乐如何》签名售书活动。我挤在人海堆里,踮着脚尖仰望心中的偶像。虽然看到的仍是一个个后脑勺,但那时的心情激动得无言。也许,那是我平生离何炅最近的一次吧。
《最好的幸福》是何炅的近期的作品。一个有着如此阳光心态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幸福!
最近,中国广州市花都和番禺两区几乎同时爆出“裸官外逃”的传言。近一些几年来,特殊利益集团的高干家属,高干子弟移民海外,用现金买房、买豪宅、买跑车,很少贷款,已经成为中国另类的现象,格外引起国内外舆论的侧目。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十一”前夕,广州市花都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刘荣福以旅遊为名,在美国滞留近两个月,至今未归;而另一个是番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新宇,已经几个月没有上班,他的同事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因刘新宇的妻子在国外,有关他逃离出国的小道消息开始在坊间传播。这两个人虽然官位不高,都是正处级,但是在职期间突然失踪,一时间“裸官出逃”、“畏罪潜逃”等各种传言四起。
据网民的定义,“裸体做官”是指那些妻儿都在境外,孤身一人在国内的贪官。《法制晚报》曾指出,到2005年底,中国共计约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卷走国家资产大约500亿美元。而中组部今年的统计说,高干家属、子弟移民海外,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一共108万人。网上的分析说,特殊利益集团官员“裸体做官”的形式是“分步出逃法”,一方面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影响,把孩子送出去;另一方面是大肆贪污受贿,悄悄把老婆、甚至情人N 奶都安排在国外,将巨额国有资产非法转移出境,自己也准备好多本护照,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抽身外逃。贪官妻子儿女情妇移民境外成风,还形成了北美太平洋西海岸别具特色的洛杉矶“二奶村”、温哥华的“大奶屯”。两地中国女人们有一共同特点:豪宅、名车、没男人。对此,各国收紧了对中国大陆移民的政策。
1950年的日内瓦协议中,西方社会明确了两种人各国都应当出手保护和帮助,一种是在专制和共产政权下遭受政治迫害的人,称为政治难民;而另一种是由于长期的贫困、不得温饱的经济难民。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各国保护和接受的是政治难民,而不接受中国大陆经济难民。后来,各国政府为了促进人才和资金的流通,又陆续制定出了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新政策,对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融会,这些无疑是个好政策,但是平心而论,这个好政策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陆。
阅读全文 »
记不清第一次读张爱玲文字的年龄,但依然记得读过她文字后的心情。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拥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更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半生缘》依然如此!
女人总是离不开情感,一个情感世界荒芜的女人,总让人觉着遥远。张爱玲的爱情,很天真,很单纯,很专注,很脱俗,但也很短暂。二十四岁时,她嫁给了已有妻室的胡兰成。可谓遇人不淑,汉奸胡兰成,完全是个滥情的主儿,他们的婚姻,三年之后,走向解体。随后,张爱玲去了美国,三十六岁的她与六十五岁的赖雅结合,过着平淡的流年。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伊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却爬满了虱子。”